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文化 > 名医名人 > 名人与养生
编号:11983395
发呆是最好的放松 洗澡有一套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2月18日 《生命时报》 2011.02.18
     陈道明发呆是最好的放松

    有位30多岁的朋友告诉我,他活得很焦虑。我跟他说,社会走得太深,你就会焦虑。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,焦虑就会少一点。

    一天到晚在饭桌上跟人吃饭说话,说的话跟自己毫无关系,说的都是张三李四,王二麻子,好消息、坏消息、真消息、假消息都得搁进去——你就是垃圾桶,你盛也得盛,不盛也得盛。搁这么多垃圾,怎么可能不焦虑?

    朋友往往会问:你在家都干吗?我说什么都没干,发呆呢。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。尝试把自己的脑袋放空,哪怕只有几分钟,其实也挺幸福的。最好的事儿,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发呆。

    焦虑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不自由。我觉得很多人达到“自由”的状态是在“无能期”:退休了,社会不需要你了,年轻人不需要你了,孩子不需要你了,有人认为这是自由,其实那不叫自由。自由不是被抛弃,而是放弃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副对联:“在高处立,着平处坐,向阔处行;存上等心,结中等缘,享下等福。”我一直在体会着它。“在高处立”是说可以站得很高看问题;“着平处坐”,踏踏实实,平等对人;“向阔处行”,就是说心胸要开阔,做事要变通,别走死胡同;存上等心,就是存善良的心,要自律;结中等缘,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,也不零距离接触,中庸;“享下等福”,就是说要能吃苦。

    所以我想说,会发呆,也是一种能力与幸福。▲

    (阳子摘自凤凰网)

    

    梁波罗大病面前,不乱方寸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提起电影表演艺术家梁波罗,人们就会想起他在电影《51号兵站》、《蓝色档案》、《小城春秋》中扮演地下工作者的出色表演。而今他已73岁高龄,但仍经常参加上海电视台的演出。梁波罗说:趁着自己身体还行,做一些自己乐意的事,不仅自己开心,而且对健康也是很有利的。

    但是谁又能想到,身体康健的梁波罗1992年曾患过一场大病,差一点夺走了他的性命。当时他患了十分凶险、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,病情十分严重,连续10多天高烧39℃,人瘦得只剩下一层皮,已到了写遗嘱交代后事的地步。但梁波罗十分镇静,没有放弃,而是以顽强的意志积极配合治疗,终于使病情转危为安。出院后,他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,严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,饮食上适当控制,较快恢复了健康。

    这次疾病使他对人生有了一种感悟:疾病、挫折不可怕,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颓废与厌世。特别是关键时刻,一定不能乱了分寸。跨过这道坎,人生的明天会更美好。同时,人一定要心胸开阔,随遇而安,知足常乐,不断进取,才能健康快乐度过一生。▲ (本报特约记者 祝天泽)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

    率真仁厚张瑞芳

    老一辈影剧演艺名家张瑞芳老师1918年生人,今虽已90多岁,却身心双健,思维清晰,中气十足。原来,除了“起居有常不过劳,生活俭朴读书报,饮食清淡加蜂胶,热心公益乐陶陶”之外,老师还有“二要”秘诀。

    一是要旷达率真。张瑞芳老师曾应邀在镜头面前,当着荧屏内外的老少人士,从容坦陈自己年轻时的婚恋生活,讲述如何与上影美术家严励的结成良缘,并度过难熬的劫难与病痛。年前“上海国际电影节”颁发“杰出贡献奖”时,张瑞芳在台上倾吐了肺腑之言:“和我同辈的不少杰出影人,都已先我去世,我只是因为还活着,所以这个奖,就让我愧领了!”从而引发了“全场人士纷纷起立鼓掌不息”的罕见情景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二是要宅心仁厚。瑞芳老师与亲家顾毓青大姐,先后在长宁、金山二区,创办了两所“爱晚亭敬老院”。瑞芳老师经常与老年朋友一起聊天、联欢,十分快乐。▲

    (倪明娟摘自《上海中医药报》)

    

    马寅初洗澡有一套

    “若无他故,我必活百年”

    “若无他故,我必活百年。”这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、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说过的一句话。马老生于1882年,卒于1982年,正好享百年之龄。长寿与他的养生之道密不可分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在美国求学时,马寅初学到了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——冷热水浴:先洗一刻钟的热水澡,让周身经络通畅;然后擦干身体,休息数分钟,再迅速进行几分钟的冷水浴。冷热水浴可使血管一张一弛,热胀冷缩,保持血管弹性,这对维持血压正常,防止发生心血管疾病,是很有好处的。自从应用这种锻炼方法,马寅初身体一直非常健康,连感冒都很少得。

    从此,马寅初养成了这个使他终身受益的习惯。他走到哪里,就把这个习惯带到哪里。▲

    (杨峰摘自《家庭医药·快乐养生》)

    

    在家开伙 才叫过日子(最新视频)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葛优的真实生活

    生活中的葛优和银幕上的葛优一样吗?他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?下面的介绍将让您看到生活中一个真实的葛优。

    葛优年轻时是出了名的“葛老实”。他因为性格腼腆不会主动追女孩子,30岁的时候竟然还打着光棍,父母与同事也替他干着急。后经人介绍,葛优认识了做美术老师的贺聪。但贺聪父母心存顾虑,他们觉得演员朝三暮四,怕以后女儿吃亏。葛优经过繁琐复杂的游说工作,最终说服了贺聪的父母。

    婚后不久,两个人也常遇到矛盾,葛优很快找到了最好的化解方法——吵架。他认为,吵架是化解夫妻矛盾的最好方法,但吵架也有原则:就事论事,不提以前的过往;吵完架事情就算结束,不能再继续生气。葛优将此称为“吵架理论”。慢慢地,贺聪也接受了这套“理论”。吵完后,两人又变得恩恩爱爱了。

    葛优还把做饭列为了过日子的必须项目。那时,贺聪每天要上班,葛优相对比较清闲,他就主动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。朋友透露,葛优的刀工非常棒,切的萝卜丝、白菜丝非常细、非常匀,拌的凉菜也相当清爽可口。他认为,过日子一定要在家开火,如果不开火,家就冷清得不像家了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在北京电影制片厂,流传着一种大家公认的说法:整个北影厂,葛存壮老两口最有福气,子女最有出息,尤其是儿子最孝顺。葛优常年在外拍戏,为了不让父母挂念,他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:每次出门前一天,他都会回家看看父母,陪父母聊一聊。进了宾馆,他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给父母打电话,告诉父母住在哪家宾馆、哪个房间以及房间的电话号码。一般一两天就往家里打一次电话。

    因为工作性质相同,父子俩有时会同时出现在一些场合。每逢此时,葛优总是小心翼翼地搀着老父亲的胳膊,始终低头看路,尽量放缓步子,唯恐一脚踏空伤着父亲。

    在老父亲面前,葛优更像个老老实实的大孩子。而老葛则昂首挺胸,喜笑颜开,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来,一脸幸福状,羡煞旁人。▲

    (李姜摘自《新民晚报》)

    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保健版 > 健康快讯 > 怡情益寿